为什么我都急得要原地爆炸了,他却还在那里不紧不忙?
檩子:先给大家出个题,你觉得妈妈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?
心中有答案了么?
↓↓↓
有机构做过这个调查 ... 调查结果是 ...
↓↓↓
“快点,快点!”
“快点吃饭”、“快点做作业”、“快点弹琴”、“快点睡觉”,甚至“快点玩”…
与孩子的磨蹭做斗争,是咱们大人的“永恒事业”。
婵婵是一名国内著名出版社的编辑,也是一位6岁男孩的母亲。虽然研究过很多教育理论,也做过很多理性思考,但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与儿子的磨蹭斗智斗勇的“战争”中。为什么会这样,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?这篇文章,有她真诚的反省、深入的思考,以及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,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启发!
文末还有一个2016年大受欢迎的TED演讲,专门探讨了人类的拖延问题,演讲非常精彩、非常幽默,对拖延产生的原因分析得“一针见血”,有空可以看看哦!
本文由作者婵婵(微信公号:后喻时代,ID:
记得有次参加一个教育讲座,遇到一位参与活动组织的资深妈妈。当时我的孩子只有三岁,而她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。
她跟我们闲聊时说,有机构曾经做过一个调查:妈妈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哪一句?
她先要我们猜,当然,类似于这样的难题通常是没人能猜到结果的。最后,她公布答案——妈妈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:“快点!快点!”
她说,磨蹭与拖延,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现象。这并不是你家或者我家独有的。
富有爱心的妈妈们都爱催促孩子们,你快点!快点吃饭,快点洗澡,快点换衣服,快点穿鞋子,快点关掉游戏,快点出门,快点回家,快点写作业……
我当时恍然大悟,瞬间得到了安慰。这种从众心理,就好像知道自己只考了60分时本来已经万般俱灰,突然听到老师宣布全班同学的分数其实都在60分上下后,反而产生了一种找到了同盟者的安全感,好心情马上就回归了。
但是那又怎样呢?难道世界人民都和我一样悲惨了,就意味着我变得更幸福了?no,并没有。
孩子依然在磨磨蹭蹭,在与他的磨蹭斗智斗勇的过程中,好言相劝的终结者,就是那一句歇斯底里的:“快点!”
如果这一句都还没有起作用,巴掌就想上他的身上了。
此时,我们面临的就是情绪的全面失控,以及在遭遇孩子同样歇斯底里的大哭后,一种无力感迅速爬上心头。
我会想,不斗争,他在磨蹭,时间是耽误过去了。斗争了,彼此发泄情绪,时间依然还是耽误过去了。那么,这句“快点”又有什么意义呢?
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快一点,那么妈妈们嘴上说多少个“快点”,也不能让孩子真的快起来。
除非在说出“快点"这个词时,妈妈的语言、表情以及体态中伴随着严重的情绪压迫、身体压迫和其他的语言压迫。
但即使如此 ,也往往会招来孩子更大的反抗。于是,父母就要使出更大的威力…
在我们与孩子意志力的冲突中,火力的升级常常是不知不觉便开启了。
但是这样的火力也只是暂时缓解了眼前的困境,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,还是会启同样的对话模式。
我和我儿子会经常地会陷入这种火攻之中。如果你也是这样,你应该也与我一样,会在某些固定的事情上与孩子发生这种”你推我,我就磨蹭“的拉距战。
比如我说,要赶紧出门了,不然你就要迟到了。他就非要在家里这个房间转一转,那个走一走,一副”我就是不要抓紧时间出门看你能把我怎么样“的样子。
从孩子3岁开始有比较有清晰的自我意识,到现在6岁我俩打起仗我完全追不上他,我一直很清楚,如果没有内在的主动性,外界的推力基本都是枉然。
但是,身为一个终日忙忙碌碌、挤着时间过日子的成年人,我的耐力也是有限的,很多道理,一旦遇到情绪,就会瞬间崩塌,回归到那个急攻近利的自我中。
孩子同样也是,他正在气头上时,是不愿意听进去一句道理的,哪怕他知道你说得很对。
所以我常常想的,并不是去内疚自己怎么又与孩子发生了战争,而是在我们的数次战争中,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。比如:
第一,的确是爱心太多,就会挑战或者泯灭孩子的主动性。
我让他早点睡觉,是希望他好好长身体。我要他上幼儿园不迟到,是希望他养成按时上学的习惯。
难道我错了吗?我身为母亲,这样想一点也没有错。但是孩子真的很不听我的话吗?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。
简单来说,孩子经常不喜欢的,似乎只是我给出的要做那件事情的理由,而不是那件事情。
因为我给出的做那件事情的理由是:“这是妈妈说的,要听妈妈的。”
他,真的不想听任何人的,他只想听自己的。如果他不能听自己的,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磨蹭。
第二,我会反问自己,外界的推力真的一点作用都没有吗?
还是有用的,并且用处很大。哪怕只是并不友好的推力,作用也非常大。这里就更不用说友好的推力了(就是指父母温柔的循循引导。)
在孩子三四岁时,他磨蹭我就推他时,他会非常激烈地反抗。然后我就会大声说明白我为什么需要他快一点,上幼儿园不能随便迟到,睡觉不会太晚,等等。
我是会认真讲道理的,但是孩子太小,他其实并不能理解这样的道理。他的反抗是一种特别原始的本能。
可是,他能感觉得到我在表达这些道理时情绪的着火点有多高(孩子天生就是超敏感的动物)。他似乎已经知道 ,在哪些事情上会引发我像一个困兽一样的咆哮。
尽管每一次发生冲突都很不愉快,但是我得承认,这样的冲动在一次次地向孩子置入我的价值观。
所以在孩子五岁以后,我特别在意的事情,也就是按时睡觉、按时出门这仅有的几件事情上,他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,而不再引发我俩的大规模战争。
他做到这些并不是出于对我的害怕,而是在没有伤及他的主动权对他形成刺激的情况下,他已经习惯并且认同了这样的生活方式。
但是我也并不能说那这样发生冲突就是对的。只是在还没有找到避免冲突的方法时,也只能本能地这样应对。
随着孩子的成长,应该是渐渐从这种冲突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或者方法来,以避免再经历这样的冲突。用更平和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矛盾。毕竟,冲突真的很伤身。
第三,与孩子的沟通常常反映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这一点可能就是养育孩子给人带来的最深的自省。
我就是一个特别固执甚至偶尔有些僵硬的人。我如果认定了一个道理,就会努力想把这个道理说透。这样的我,其实只适合与另一个理性的人进行辩论,而并不适合把孩子当成对手。
孩子其实不需要你把道理说得有多透,他只想你表现出理解他,尊重他,爱他,甚至需要你刻意转移话题,以及用他能理解的方式,哪怕是逻辑非常有问题的方式来与他对话(太特么像恋爱初期的女人了)。
所以很多时候,如果我用理性控制自己的理性,我就能与孩子沟通得特别好。
那么如果这样来看自己,职场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也常常是与自己的性格密不可分的。所以,做人还是开心就好,不要像我这样严肃哦。
我也用手机备忘录时刻提醒自己:为了保护孩子天生的主动性,也为了让孩子不陷入“刚直不阿”的性格里,一定要学会用圆滑和幽默的方式坚持教育的原则。
本文由作者婵婵(微信公号:后喻时代,ID:
檩子:关于磨蹭拖延,去年TED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演讲,演讲者Tim Urban
用一本正经的幽默方式,专门分析了拖延症者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。
演讲中,Tim Urban打了这样一个比方:
拖延症患者脑中有一只及时行乐猴(instant gratific monkey),一个理性决策者,和一只惊慌怪兽(the panic monster)。
及时行乐猴只关注两点:简单(easy)和开心(fun)。理性决策者,可以从大局出发,进行长期规划。 遇到简单而合理的事情,比如吃饭、休假等等,两者可以和谐共处。但有些时候,从长远角度来看,一些更困难、不开心的事情才是更合理的,所以及时行乐猴和理性决策者就出现了冲突,二者争夺指挥权。如果被猴子占了上风,就会召唤出惊慌怪兽…
视频只有14分钟,演讲非常生动幽默,结合前面@婵婵的故事,也许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拖延磨蹭问题…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w0513srgczx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你的故事:你家小朋友存在磨蹭、拖延的问题么?你的对策是什么?欢迎来小花生网(www.xiaohuasheng.cn)分享你的磨蹭拖延应对招数!如被微信选用,会有特别感谢!也欢迎加编辑微信(linzi1939)询问交流…
相关阅读:
欢迎参加小花生2017年暑假”晒书房“活动:
感谢订阅 “小花生网”
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
周一:英文原版新书开团
周二:话说思维和方法
周三:怎么阅读,怎么学英语
周四、五:真实成长经历,教育实践
周六、日:有趣的观点和画报